國際兒童節(又稱兒童節,International Children's Day)定于每年的6月1日。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,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,以及保障兒童權利6月1日是蘇聯老大哥倡導的,11月20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的,這兩天都有較多國家同慶。
但是,此外還有很多國家的兒童節,分布在50多個不同的日期!沒錯,就是50多個[哈哈]中國——6月1日、4月4日
中華人民共和國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“六一”國際兒童節為中國兒童的節日,并宣布廢除國民黨政府1931起實行的4月4日為兒童節的規定。中國第一個兒童節是民國二十一年(1932年)的4月4日。民國二十年(1931年),“上海中華慈幼協會”發起建議,希望政府規定每年4月4日為兒童節。隨后,教育部制定了兒童節紀念辦法,并于隔年的4月4日實施。
香港特別行政區,民間在約定俗成下,兒童節的日期保留為4月4日。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,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。臺灣地區也仍以4月4日為每年的兒童節。
2、日本——3月3日“女孩節”;5月5日“男孩節”;11月15日“七五三”兒童節
(1)男孩節。日本的兒童節,叫做“兒童的日”(日語:こどもの日),是一個傳統節日。在每年的5月5日,日本的家庭都會慶祝孩子的長大。二戰前,這個節日被稱為“端午節”(日語:端午の節句),并且只是男孩的節日。1948年,當這個節日成為公眾假日的時候,便成了慶祝所有兒童幸福和福利的節日。在節日當天,日本的家庭都會在屋頂上懸掛魚狀的標志,用來象征兒童消除厄運,克服困難,順利成長。
(2)女孩節。每年的3月3日則是女孩節。日語中又把此節稱為“雛祭”、“桃花節”(因為過去女孩節是在舊歷三月三日,正值桃花盛開之時,由此得名)。在家中擺設偶人架是女孩節的傳統慶祝活動。這天,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會在客廳里設置一個階梯狀的偶人架,在上面擺放各種穿著日本和服的小偶人(玩具娃娃),以慶祝女孩健康成長。這些小偶人,有自己制作的,也有買的。日本人家只要有女孩降生,父母、祖父母或者親戚朋友就都會送她一套精致漂亮的小偶人。一套偶人,一般為15個,有皇帝和皇后,3位宮廷貴婦人,5名樂師,2位大臣和3個衛兵。這些小偶人姿態各異,栩栩如生。今天的日本女孩,平時是不穿和服(日本的傳統服裝)的。但在女孩節這天,她們卻都會穿起漂亮的和服,并且邀來自己最親密的伙伴,大家圍坐在偶人架前,盡情地說笑、玩耍,愉快地歡度節日。